51TV 52TV
CNFLIX CNFLIX

超英片越拍越水,让人更加怀念它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10-03   浏览次数:149    评论

蝙蝠侠:黑暗骑士》于2008年上映,之后的十几年里,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格局、题材和形式,均已天翻地覆,归到迪士尼旗下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和《星球大战》系列,锁定年度票房的同时,电影宇宙大法一定程度上也业已“绑架”了好莱坞。

各类大小宇宙纷纷出炉,某种程度上只为了更好地圈钱,但也逐渐失效;《阿凡达》带来的3D风潮,让无数烂片披着3D外衣提升票价,而观众和业界对伪3D的嘲弄,也透露着对这股歪风邪气的无可奈何。

在这些纷纷扰扰之外,却没有几个人记得真正优良的商业大片该具有的眉眼身段了:

那种不是由特效刺激感官,堆砌角色胡诌剧情,而是由纯粹的戏剧张力带来的通泰全身的观影快感;那种基于主题、节奏、表演完全交织在一起,压迫得我们喘不过气、目不转睛的观影体验;那种在落幕很久后还怔怔回不过神的余味无穷、余音绕梁感。

《蝙蝠侠:黑暗骑士》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下称《黑暗骑士》)之后,确实还没有一部商业大片能够同时达到以上所述境界。

更何况,作为三部曲中最臻于完美的一部,包括希斯·莱杰的神级表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至今最有政治隐喻的电影主题,诸多因素加诸于记忆之上,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回望: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使得《黑暗骑士》如此让我们念念不忘?或者说,我们该如何更深更好地去解读它,才是完美打开这部电影的最佳方式?


关于《黑暗骑士》所有的轶事逸闻里,有一则永远被粉丝们所津津乐道。

2008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来参加北京奥运会,在甫下飞机的时刻,就连问两遍前来接机的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Have you seen the Batman?”小布什对《黑暗骑士》无以复加的痴迷和激动,被这则传闻表达得淋漓尽致。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小布什从中找到了继续执行其反恐战争策略的力量源泉——被所有人误解并不会拉低英雄屠龙、维护正义和秩序的决心。而小布什对《黑暗骑士》的褒奖,更是将它提升到了跟最伟大的西部片相提并论的地位,只不过,这次没有西部,只有黑暗中一息尚存、被众人摒弃的英雄,亦象征着他自己。


于是乎,诺兰通过《黑暗骑士》为美国外交政策和保守主义辩解,成了好莱坞左翼人士最好的攻讦之词。

其后,这股风烧到了全世界,斯拉沃热·齐泽克——这一最爱挥着大棒乱舞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更是对其做了盖棺定论之武断定调:“全球意识形态退化之代表,它代表着意识形态从此不再需要真相。”

意即好莱坞为了美国的反恐政策,而将谎言提升成真相,如同小布什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借口发动伊战一般。


这一与小布什针锋相对的提法,迅速卷起了全球对《黑暗骑士》所承载主题的兴趣,众说纷纭对应着分属不同立场的解读。

有人称,《蝙蝠侠》三部曲象征着资本主义对无政府主义乃至无产阶级革命的警惕和镇压之心,是一则反革命寓言;

也有人称,诺兰所主张的人性完全僭越了神意,《旧约》里上帝可以摧毁蛾摩拉和索多玛,那么当影舞者联盟声称:“我们曾制造瘟疫洗劫罗马,用大火把伦敦夷为平地,这次我们要摧毁罪恶滔天的哥谭市”,代为执行神的旨意时,蝙蝠侠对拉尔斯·艾尔·古尔、小丑和班恩的阻止,则象征着诺兰对宗教原教旨主义者的不以为然。

到底哪一方说的是正确的呢?


为庆祝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环球银幕》创刊40周年,我们推出了特别增刊《完全电影130年(第一辑)》,带来对40部影史经典的全新视角深度解读。

《蝙蝠侠:黑暗骑士》便是其中一部。关于影片完整解读,请见 《完全电影130年(第一辑)》。



THE END
14
评论区(0)
最佳 最新 最早
头像
{{e.user_name}} {{e.format_time}}
{{e.content}}
头像
{{child.user_name}} {{child.format_time}}
@{{child.reply_user_name}} {{child.content}}
头像
{{child.user_name}} {{child.format_time}}
@{{child.reply_user_name}} {{child.content}}
展开更多

暂无数据